《方案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,水泥、玻璃、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、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,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%以上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,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,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。
《方案》要求,鼓励建材领军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,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和行业空间布局。鼓励设立产能结构调整基金或平台,探索市场化、法治化产能退出机制。
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,加大绿色建材采购力度。并支持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建材企业碳减排项目和技术、绿色建材消费等提供融资支持,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基金。
同时,加强建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,研究将水泥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。
鼓励建材领军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
《方案》明确强化总量控制,引导能耗高、排放大的低效产能有序退出。鼓励建材领军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,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和行业空间布局。鼓励设立产能结构调整基金或平台,探索市场化、法治化产能退出机制。
同时,防范过剩产能新增,严格落实水泥、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政策,确保总产能维持在合理区间。加强石灰、建筑卫生陶瓷、墙体材料等行业管理,加快建立防范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化、法治化长效机制。支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。
《方案》指出,推动原料替代,强化产业间耦合,加快水泥行业非碳酸盐原料替代,加快低碳水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,并研发含硫硅酸钙矿物、粘土煅烧水泥等材料,降低石灰石用量。
加快提升固废利用水平,支持在重点城镇建设一批达到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B级及以上水平的墙体材料隧道窑处置固废项目。并推动建材产品减量化使用,加大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力度,鼓励固碳矿物材料和全固废免烧新型胶凝材料的研发。
转换用能结构上,加大替代燃料利用,支持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物替代燃煤,推动替代燃料高热值、低成本、标准化预处理。完善农林废弃物规模化回收等上游产业链配套,形成供给充足稳定的衍生燃料制造新业态。
加快清洁绿色能源应用,引导建材企业积极消纳太阳能(7.210,-0.08,-1.10%)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,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高于本区域最低消纳责任权重,减少化石能源消费。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,树立能效“领跑者”标杆,推进企业能效对标达标。
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基金
加快技术创新上,《方案》指出,加快研发重大关键低碳技术,突破水泥悬浮沸腾煅烧、玻璃熔窑窑外预热、窑炉氢能煅烧等重大低碳技术。加快突破建材窑炉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技术,加强与二氧化碳化学利用、地质利用和生物利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,建设一批标杆引领项目。
在水泥、玻璃、陶瓷、石棉等行业加快推广节能降碳技术装备,每年遴选公布一批节能低碳建材技术和装备,到2030年累计推广超过100项。